广州市各区喝茶资源广州市各区喝茶资源

国产烂片之王,别再丢人了

虽说520已经过去,国产但排雷不能停。烂片

在一众爱情片中,别再有一部格外显眼,丢人那就是国产——

王千源主演的《彷徨之刃》


作为该档期唯一一部犯罪悬疑片。烂片

东野圭吾原作、别再少年犯罪、丢人私刑复仇、国产社会现实...

这些标签让本片似乎还有些看头。烂片


虽然,别再放在国产片这个范畴中,丢人又有些令人不安。国产

但不死心的烂片鱼叔,还是别再在第一时间走进了电影院。

观看过程中,总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对劲。

于是反复复盘了好几天后,还是决定和大家说说。

这片子到底彷徨了些什么——

《彷徨之刃》



东野圭吾,国产悬疑的资源宝库。

好像每当不知道拍什么的时候,就会去人家的文库中扒拉一下。

只不过,每次的成果都不怎么好看。


而这次的《彷徨之刃》也算是东野圭吾的代表作之一。

之 前日本本土改编过两次,口碑起伏不小。



后来韩国也有一版改编。

正好是韩国类型电影的舒适区,又有李星民、郑在泳这样的演技派。

中规中矩,口碑尚可。


这次的国产版,从导演开始就有一种不安感。

陈卓之前作品的口碑基本上都让人不敢恭维。

尤其是上一部作品,《瞒天过海》。

同样是改编,还是西班牙的经典悬疑片《看不见的客人》。

结果完全成了一部「取其糟粕去其精华」的烂片。


可即便如此,《彷徨之刃》也有不少人期待。

因为故事中的案件与现实产生了共鸣。

李长峰(王千源饰) 与女儿李芊(吴双饰) 相依为命。

父女二人的生活不富裕,但也温馨融洽。


可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彻底打碎了这个幸福的小家庭。

一个雨夜,李芊失踪了。

明明只是和同学出去玩,还刚给李长峰发了自己马上到家的短信,但人就这么不见了。

等李长峰再次见到女儿时,她已经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身上惨不忍睹的伤痕无一不在说明她生前遭受了非人的虐待。


之后一条匿名短信又往李长峰破碎的心上开了一枪。

短信告知了李长峰杀害他女儿的凶手是谁,证据又在哪里。

于是,一个父亲亲眼看到了女儿惨死的过程。


三个未成年人绑架了李芊,给她注射了过量的毒品,然后轮奸致死。

这个过程中他们还拍摄了视频。


更令人愤怒的,是这几个男孩将这一场暴行仅看作是「过火的玩笑」。

之所以这般有恃无恐。

不仅是因为他们背后有黑势力做靠山。

还因为他们有一个「护身符」,他们是被法律保护的弱者。

没到18岁就没事。


对此,身为一名父亲,李长峰决定亲自让他们血债血还。



很多人看了这个故事,都会联想到两个月前发生在河北邯郸的惨案。

未成年人犯罪的确存在很多值得讨论的问题。

每次案件的发生也都反复戳中社会的痛点。

这也就导致,人们对于这类题材的电影多少会提高包容的阈值。

再加上本片基于保留了原著小说的大框架。

因此,这个故事在豆瓣的评分还是达到了6.5的及格分。


可题材从来都不是,也不应该是一部电影的遮羞布。

在我这里,2分都算高看它。

可以说,《彷徨之刃》几乎把国产悬疑片能爆的雷全部踩了一遍。

作为一部悬疑片,它几乎不具有逻辑性。

片中,李长峰与警方同时在追踪谢宇(周政杰饰) ,即李芊命案的主犯。

可是两方皆是仅仅通过谢宇录制的强暴视频就准确定位其踪迹。

没有花费精力,也没有任何细节。

就,找到了。


这就好像,因为创作者笃定观众知道故事的发展。

所以,只给你结果,而不管过程。

这种敷衍还表现在人物关系上。

李长峰在复仇过程中遇到了齐溪饰演的房东何嘉。

面对一个持枪的杀人犯,何嘉象征性地害怕了一下。

但仅是眨眼间,她就因为同情李长峰的遭遇而变成包庇者。

不仅收留了他,还帮他躲避警察的追捕。


要问她的态度转变为何如此顺畅。

从她家中一闪而过的收集的玩具可以推测,许是她的儿子也遭遇了什么变故, 从而让她产生了同理心。

只是,这种需要观众靠推测去建立的情感依据,真的合理吗?


同时,电影中所有人物的刻画都十分刻板片面

警察,就是伟光正的化身,永远只会讲大道理。

坏人,就是新闻中的反面素材,除了狂暴与嚣张,没有任何立体度。

至于李长峰,更是没有悲痛父亲的深层情感体现。

悲伤,就是失声。

愤怒,就是嘶吼。


王千源的表演更是鸡肋。

光是形象上就有些违和。

李长峰说到底只是一个平庸的中年男人。

因为女儿的惨死,才会拼着一口气疯狂复仇。

但看王千源的表演,总感觉他才是那个暴徒,好像下一秒就能大杀四方。


而且他有些用力过猛了。

片中有这么一个情节。

王景春饰演的警察拼命劝说李长峰放弃复仇,交给法律来处理。

然后,王千源突然仰天长啸:

谁来救救我的女儿!

这种爆发不是不能理解,但就是有一种突兀与别扭。


除此之外,电影还有不少让我觉得恶臭的情节。

有两处最为明显。

一是李芊被施暴的戏份

明明是想要突出犯罪者的残暴与少女的悲惨。

但镜头却游移在少女的双腿和被扯坏的白裙上。

这种画面,比起彰显坏人的坏,更多的是让我看到对女孩身体剥削而产生的生理不适。


二是,谢宇母亲的一句话

或许是为了展现谢宇年少犯罪与不堪的家庭教育脱不开关系。

所以在面对另一名受害者父亲的质问时,她的母亲高傲地说了一句:

我们谢宇是被逼迫的,说不定是女生不检点呢?

然后就走了,没有任何下文。

我就问一句,这种台词除了纯粹恶心一下观众,还有任何作用吗?


不过,以上所有都还不是最让我不齿的地方。

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

它一边吃着题材红利,一边却又不断扭曲、掩盖这一题材中应该被人们注意、思考、讨论的问题。


《彷徨之刃》当初出版后,在日本社会引起不小的讨论。

因为故事中围绕未成年人犯罪而产生的法理与情理的对抗,确实能够戳中社会的痛点。

就像邯郸事件发生后,人们最愤怒点在于:

他们用如此残暴的手段杀了人,但因为是未成年,法律却在考虑惩罚前首先谈论改正机会。

这对受害一方难道不是一种「蔑视」吗?


原著也是以此出发点。

从代表司法的警方、大众他者、受害人本身及加害者多 种角度来描绘这背后的复杂情绪冲突,并体现尚有完善空间的社会司法体制。

因此,比起复仇的「刃」,故事的核心其实应该是「彷徨」的人心

然而你在本片中,完全感受不到一丝彷徨之意。

单看或许还不明显,但对比之后,其中的虚无便一览无遗。

导演在路演中数次提起韩国电影,称本片也是一部「勇敢的电影」。

但在我看来,本片不要说勇敢了,简直就是懦弱

因为从头到尾,这部电影都在忽视、回避社会中的不堪。

电影中,李长峰一共收到了两条重要的匿名短信。


其一是告诉他凶手是谁。

其二是告诉他谢宇会出现在哪里。

在韩版《彷徨之刃》中,父亲在收到前一条短信时,正与警察在一起。

他犹豫了几下,并没有告诉警察这一事实,而是决定自我解决。

这一丝犹豫完美彰显了他对司法的不信任。

毕竟,未成年人始终是受到保护的。


而他收到的第二条短信,则是警察发给他的。

身为警察,不应该也不能这样做。

但身为一个人,警察也忍不住理解这位父亲的做法。

简单一个点,就将警方最矛盾挣扎的摇摆与撕扯传达出来。


可国产版呢?

收到前一条短信时,李长峰毫不犹豫地就给警察打了电话。

只是因为警察忙于解决这起案件,而错过了。

而后一条,电影则完全模糊掉了发出者究竟是谁。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处理。

想必也无须鱼叔多言了。

另外,就是对少年恶的展现。

韩版《彷徨之刃》中有一个情节。

父亲遇到了杀害自己孩子的凶手。

对方因为不认识父亲,所以还对其身体状况发出关心。


也正是因为这个关心,让父亲更加痛苦。

他难以想象眼前这个人畜无害甚至还有点善良的孩子,就是折磨自己女儿的人。


这样的处理,不仅让观众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感情变得复杂。

同时也从反面彰显,少年之恶,能有多纯粹。

但在国产版中,谢宇就是单纯的恶魔而已。

这样改编简直就像是二次伤害。

他们用一种简单粗暴的美化/恶化方式,掩盖了这场犯罪中最应该被人看到的部分。

就像片中,警察在劝说李长峰放弃复仇时所言:

你多想想你女儿,如果你女儿还活着,她会希望你这样吗?


他们既不去探寻少年犯罪背后的原因。

也不对社会作出任何的追问。

只是用一种道德绑架的方式在受害者的伤口上再撒把盐,还要把他往绝路上逼。

到了最后,当警察真的一枪击毙李长峰后。

还要在受害者的墓前,以演讲的姿态向观众传输大道理。


如此高傲又令人作呕的自以为是的态度,简直令人发指。

可笑的是,我们的市场上充斥着这样的作品。

就拿王千源做例。

他近些年拍摄的电影,尤其是翻拍的电影不都是这样?

这既让自己成了烂片王,又让观众坐立难安。

更是糟蹋了原著。

要我说,何必呢?


全文完。

助理编辑:旺达的托马斯

赞(23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广州市各区喝茶资源 » 国产烂片之王,别再丢人了